纪检理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尽管古往今来称谓有别,但从来都被视为人类精神的圣地、知识传承的殿堂。
然而,曾经一个时期,无论是高校党的建设弱化,还是招生、科研等权力部门出现的腐败问题,都暴露出高校绝非一尘不染的净土。“象牙塔”更需风清气正。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以来,高校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探头”作用发挥——监督从“耳朵软”到“腰杆硬”
“自主招生制度设计的初衷是把有学科特长的学生通过‘绿色’通道招进来,但走样‘掺水’后,致使本是CUBA全国冠军队的人大男篮成绩滑至北京市高校第九。”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回忆起过去人民大学自主招生中的乱象,语气仍有些愤懑。
2013年十八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就把人民大学纳入巡视范围,反馈时即指出其在自主招生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此后,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因利用职务便利受贿被查处。“蔡荣生做的那些事学校老师早就有反映,但是却没有人动他,查完后大家拍手称快。” 人民大学一名教师告诉记者。
不仅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纪委书记孙红培也说,过去高校纪委监督乏力是普遍现象,虽说有纪委自身的原因,但与当时的大环境也不无关系。“一方面是各高校爱惜羽毛,总有遮丑护短的想法,纪委处理违规违纪问题有顾忌,不敢亮剑;另一方面,从严治党没有形成合力,有的高校对师德师风问题进行了处理,但是上级检查评估时却要扣分,理由是学校里发生了问题。从严治校得不到认可和支持。”
两位纪委书记的感受,在巡视反馈中也有直接体现。2017年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对中管高校集中巡视,在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巡视反馈中,均指出纪委“监督执纪问责偏松偏软”的问题。
全面从严治党没有例外,要贯通覆盖到高校,党委必须扛起主责,纪委必须“雄起来”、履行好监督职责。
改变有目共睹。如果说最初外面九级风浪,隔着高校的院墙只是风吹草动的话,中央巡视则是“风起潮涌”“强光扫描”,给高校打了一针“清醒剂”,同时也给高校纪委打了“强心针”。
中央巡视过后,被巡视高校均进行了整改。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停止一年,由校纪委牵头从制度设计、程序规范、加强监督方面填补漏洞;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实现了院系纪检组织全覆盖,在各二级学院均设有纪委;清华大学纪委书记每学期要与校领导班子成员谈话,并定期约谈重点部门负责人。同时,各高校对标中央巡视,分轮次开展内部巡察,进一步修补学校工作中的漏洞。就在记者采访之时,武汉大学党委正在召开汇报会,由巡察组将发现的116条问题悉数向党委常委会汇报。
如果说,巡视整改压实了高校党委的主体责任,把纪委“推到了台前”,那么深化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则让高校纪委进一步挺直了腰杆。
去年10月,中办印发《关于深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意见》,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推进中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中管高校纪委书记的提名、考察、任命,改为由中央纪委会同主管部门党组进行。
“改革后变化还是蛮大的,中央纪委和地方纪委对我们工作的指导增强,让我们工作的独立性增强,监督起来更超脱。”作为全国首位由中央纪委同意任命的高校纪委书记——武汉大学纪委书记万清祥说。
变化也呈现在教育部巡视组的眼中。教育部巡视办副主任陈伟说:“十八大后我们开展巡视的时候,不少高校问我们能不能晚点去,十九大后,反而问我们能不能早点去,好帮他们找出问题。这背后反映的是他们意识的转变,开始欢迎监督了。”“实际上,高校党委书记、纪委书记也希望借上级组织监督的‘尚方宝剑’,推动解决老大难问题。”
将爱党爱国教育与爱校教育相结合,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蹇佳李 摄)
风正好树人——从说教灌输到润物无声
“过去人们常说,大学是‘象牙塔’,如果现在让您来比喻,您把大学比作什么?”当记者提出这一问题时,教育部思政司有关同志思考片刻回答——“没有上锁的保险箱”。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早已和社会无缝衔接。社会上的热点很快会成为校园议论的核心话题,社会上的风气也会很快刮进校园。风似无形,日渐化人。高校是否风清气正,直接影响着学生们价值观形成,关乎他们能否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揶揄我们说高考600多分怎么报这所学校?难道我们的人生选择是错误的吗?”西北某985大学校长收到这样一封充满苦闷情绪的学生来信后,十分生气,这反映出当时某些学校课堂教学中的乱象——信口开河的教职人员不乏其人,别有用心者也亦有之。“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突出课堂教学内容监督,发挥师德委员会与教学督导的作用,十八大后这一现象明显好转……从中,学生学到的是责任与担当。
“近年来,我们首先将决策权上移到招生领导小组,招生就业处只有执行权;同时限定自主招生的专业,限定人数不超招生总规模的5%;进校后不得转专业……”人大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苗苗介绍。“在我们学校,评奖评优都按标准公开打分,同学投票,老师在这中间没法干涉”,浙大一名学生说……在这一课中,学生学到的是公平和正义。
北师大一位食堂师傅,发现某名学生每次打饭都只打最便宜的菜,此后大师傅每次都会给这位学生多打一些,而这也是学校叮嘱他们悉心留意的一项工作;人大的男生宿管都是一群五大三粗的“大叔”,却细心地每天在黑板上提醒同学们注意身体,看见学生有心事会主动与其谈心……在全员育人的氛围中,学生学到的是关爱与奉献。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形的教育,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价值观的形成。
韩储银,一名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甘肃静宁县的农家学子,通过教育一步步来到清华,今年大学毕业后,他却选择上研前先去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支教一年。“我上了清华,代表自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改变家里人的生活了,但我还想给更多人的生活带来改变。”这位憨厚的学子讲自己这个想法在入学初只是小火苗,在清华的四年教育和得到的关爱中逐渐燃烧为心中的一把火。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本刊记者对清华、人大等六所中管高校8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认为近年来学校风气发生很大变化、整体或某方面有所改善的占到97.61%。
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正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学中信,信促学——思想教育从教室到广阔实践
当人大思政课教师宋友文正在课堂上讲“守道德、尊道德”的时候,一名学生举手站起来问:
“老师,我看过一个作家说,讲道德是驯化老百姓的工具,我不要做被驯化的工具。”
类似这样尖锐似乎又经过“思考”的问题,对现在高校的老师来说,并不少碰到。
从去年开始,“00”后已经进入大学,“现在的学生被称为互联网新世代,他们自我意识强、平等意识强、信息接受渠道多、思想多元化”。采访中,几所高校领导和老师对当代大学生如此评价。
面对学生的尖锐问题,回避不是办法,只能以平等的态度、透彻的理论、清楚的事实予以正面说服。
“你们可以看到,十八大以来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所有要求首先就是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提的。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对领导干部讲,要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可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学生听完宋友文的回答,觉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
除了用理论和现实中的逻辑去引导说服学生,几所高校更愿意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去感受。
中国人民大学有一个“千人百村”实践活动,每年暑假都会让学生到基层作深入的田野调查。
调研回来后,所有学生要在一起分享、讨论、交流。
一次,调研中的一个题目是问农民“会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不让小孩上大学”。一个调查小组的同学站出来说:“太让我失望了,他们说没办法了是真的会让孩子出去打工。”另一个小组马上站出来说:“不是这样的,我们那个地方说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把学上了。”
“在交流之前,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认识到了真实的中国农村,等大家都讲完了,他们才发现,局部真实不代表整体真实,自己只是认识到了一部分。”“这一课就是告诉他们实践的复杂性,认识到中国治理的复杂性,从而对我们国家的一些政策有更深的理解与认同。”学生处副处长唐杰告诉记者。
“其实思想政治工作包括思政课,解决的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问题,更是一个‘信’的问题。老师讲得好,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学生才会更信服。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我们能教育引导学生的素材越来越多,工作也越来越好做。”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徐艳国告诉记者。
在学中信,信了更愿意学,这样的现实逻辑清晰存在。“去年我们所招的人文试验班新生,在大二分流选择专业时,没想到选择马院中共党史专业是最多的,以前没几个选马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本科班班主任吉昌华说,“这与中央重视思想教育、马院建设分不开,与全面从严治党带来的对党认同感的增进分不开”。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也认为,坚定了教师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定了他们对党、对国家、对个人前途命运的信心,这是全面从严治党带给高校的更深层改变——
正如本刊所作问卷调查中,学生对国家和自己的发展前景很有信心及较有信心的占比高达98.99%。(本刊记者 黄月)
- 2024-11-05搭桥筑台寻机遇 访企拓岗促就业|申长崴率队赴合肥开展校政企交流活动
- 2024-11-05热爱生命 练“救”本领|秋季应急救护公益培训圆满结束
- 2024-11-04我校参加2024年大学生国际汽车文化节暨走访苏州伊徕尔特机械有限公司
- 2024-11-04开启校企合作新篇章|盖元臣带队走访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三家企业
- 2024-11-04我校成功举办第六届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