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艺术作品
腊月已经走得深了,年的味道扑面而来。
每年春节前几天,父亲会从集市上买来许多红纸,剪裁成与门框宽窄相近的条幅,拿出他那支洗得发白的毛笔,喂足墨汁,再找几张废旧报纸练好笔头,将裁好的红纸叠成方格抖开,平铺在饭桌上,就写起了春联。
写春联是个讲究活,父亲总会让我帮忙抻纸,他每写完一个字,我就轻轻地拉过一个写字格,小心翼翼地将写好的对联平放在炕头等待晾干,生怕有丝毫褶皱流墨的瑕疵。写毛笔字,父亲虽不是名家,却颇有大家风范,他左手按纸,右手蘸墨,不假思索笔力遒劲的“福”字便已回锋收笔。不一会儿,屋子里就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对联,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清新的墨香。
父亲初中毕业,学历并不高,常年干农活手指皲裂,却写得一手好字。平时村里只要有婚丧嫁娶,大家都要找父亲写上几副对联,他总是来者不拒。一进入腊月,找父亲写春联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有的胳肢窝里夹着几张红纸,手里拿着笔墨,有的索性什么都不拿,但父亲总能笑脸相迎。寒暄过后,父亲摆好桌子,拿出笔墨,从抽屉里找出裁好的红纸铺平,挽起袖子拉开架势,一撇一捺行云流水,从容淡雅间将书法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找父亲写春联的人,鲜有人讲究内容,通常来家里讲几句客套话就直奔主题,让父亲随便写几副就行。说者无意,听者却有心,写对联关系到邻居的门面和父亲的脸面,可不敢大意。父亲翻开他那本破旧的万年历,反复斟酌比较选准对联,要是没有合适的他就自己拼凑修改,虽谈不上平仄有致,读起来倒也朗朗上口。
腊月三十这天,村里每家每户都会贴春联。母亲把一撮******粉放到小锅里,倒一点冷水,搅拌成粥状,然后放在炉火上边加热边搅拌,一会儿糨糊就熬好了,等到冷却后,我站在小板凳上用筷子往门两边的墙上一抹,春联就贴上去了,霎时间,年味十足。看着家家户户都贴上了自己手写的春联,父亲脸上的笑容,如同奔涌的浪花,荡开冬日的阳光,激荡我澎湃的心潮。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张红纸,几副对联,足以红红火火过大年。有春联,才够年味。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把题联作对作为人生一大乐事,最为脍炙人口的莫过于《兰亭集序》中的“流觞曲水”了,“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何等悠闲开阔?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又是怎样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透过历史的尘埃,在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春联中,我们依然能真切地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在漫长的岁月洗礼和文化积淀后,春联以极其简短精巧的文字,彰显着中华民族友善、淡泊、乐观的精神品格。
春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表达形式。透过春联,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汲取养分,在争奇斗艳中永葆亮丽底色。这本身就超越了我们固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并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指引着我们不断向前迈进。
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更浓。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被赋予更多深层次的内涵,不同的人群、职位有着不同的语句表达,但辞旧岁、迎新春的基本含义却始终相通。不论是长城内外,还是大江南北,春联永远是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朵璀璨浪花,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底蕴与精髓,承载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和乡愁。跳动在笔尖上的年味,荡漾在波澜不惊的时间里,贯通着我们的生命之路。(汪呼林)
- 2024-11-05搭桥筑台寻机遇 访企拓岗促就业|申长崴率队赴合肥开展校政企交流活动
- 2024-11-05热爱生命 练“救”本领|秋季应急救护公益培训圆满结束
- 2024-11-04我校参加2024年大学生国际汽车文化节暨走访苏州伊徕尔特机械有限公司
- 2024-11-04开启校企合作新篇章|盖元臣带队走访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三家企业
- 2024-11-04我校成功举办第六届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