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艺术作品
(2022年11月15日发表于昆玉屯垦报)
去年春季,得空去了趟玉都且末。乘车从县城出发,往南九十多公里,穿过一望无际的戈壁,冲出漫天狂沙,就到了昆仑山北坡的昆仑古村。
据当地人介绍,昆仑古村也叫库拉木勒村,维吾尔族语的意识是“巨石滩”,想必起这样一个名字还是与这座石山分不开的。在漫长的地质变迁中,这里的地表形态不断变化改造,经过反复挤压堆砌,最终形成坚硬的岩体,覆盖在肥沃的黑土地之下,披上一层薄薄的银装。虽是早春,这里还没有游人来访,冰雪覆盖的土地下,却早已生机勃勃,到处都散发着古朴而又神秘的气息。
站在山脚下仰望昆仑山,在飘渺的云雾间忽远忽近、若即若离,绵延的层山相互推搡着一直到视野尽头,有关山的词语泉涌而出,我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个准确的词语赞美她,只能悄悄地把感叹留在心头。刺骨的寒风吹过,且不说身在其中,只是路过,看一眼,也是无憾了。假如我与昆仑山不曾相遇,是否我也会像这蓄势的草木一般,在弹指年华寂静行走,刻骨的刹那,迟滞的光阴,转角就能遇见昆仑雪菊花开的喜悦?
从地图上看,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横亘在北侧,与南侧的中昆仑山脉相互对峙,中间镶嵌着阿尔金无人区和柴达木盆地。发源于昆仑山北坡木孜塔格峰的车程尔河,一路浩荡北上,流入若羌县境内的台特玛湖,最终注入“地球之耳”罗布泊。这再次给昆仑山增加了神秘的色彩。那美丽的神话传说,从金戈铁马中走来,在冰雪消融间演绎,穿越了时空,掩盖了岁月,诉说着遥远的往事。想往她,贴近她,我们的心胸也会像那奔流不息的大河一样,奔放辽阔、自信宽容。
相比城市,这里的确少了许些喧嚣。寂寞的昆仑古村偏居一隅,依靠山势而建,满含历史人文气息,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想来,这样的风水,这样的神韵,孕育出淳朴憨厚的生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昆仑山,已然成为中国独特的地理标志和精神坐标,在昆仑血脉的赓续中,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壮大的长河里,她焕发出愈加耀眼迷人的精神光芒,成为华夏文明的源泉活水。
我出生在一个群山环抱、开门就能见到山的地方,打小就与山有缘。而我真正认识山,却是在走出大山之后。
看着远处的大山,我感到很遗憾,从小就生长在山里,却对山没有太多的留意。如今,离开大山已经好几个年头了,突然发现山是如此活泼壮美。虽然一时间找不到恰当的言语,那莫名的深刻却留在了心头,便觉得十分舒适歉意。突然明白:原来这山看似腐朽,实则神奇,那蕴含在山体里的内生动力,无时不刻都在教导着我们蓄势待发。想到这儿,人生也立即有了高度。
人以山傲,山亦以人而文明。古往今来,以山为姓名的志士颇多,晋时有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唐代有禅僧山康,明代有大将山云,近代有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就连金庸武侠小说里也有以山为名的萧远山,可见山在人们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与时间的切磋磨合,山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白日依山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便是强有力的佐证。
山无言,却有声。她从悠远的历史中翩然走来,历经世纪风雨,亲眼目睹人世变迁,感受着喜怒哀乐,在风雨沧桑中,以博大而睿智的形象,静静地矗立在我们的眼睛里。在季节变换中,用心呵护生长在她身体上的每一个生灵,不断启迪着我们对自己的认知,纠正着我们的偏见。我一直以为,山是生活的积淀,而平原却是时间的流逝。有了山,在夜朗星稀的夜晚,伸出手便可摘到星辰与梦想。
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酷似一条巨蟒,弯弯曲曲,吞云吐雾,逶迤向前,随便什么东西果腹之后,就安然沉睡在自然的怀抱,给人以道理、哲理和学理的启迪。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当我写下“山”字的时候,我就知道,任何修饰都不能够完美表达她的厚重。俯仰之间,其实就是山的本身。
- 2024-11-05搭桥筑台寻机遇 访企拓岗促就业|申长崴率队赴合肥开展校政企交流活动
- 2024-11-05热爱生命 练“救”本领|秋季应急救护公益培训圆满结束
- 2024-11-04我校参加2024年大学生国际汽车文化节暨走访苏州伊徕尔特机械有限公司
- 2024-11-04开启校企合作新篇章|盖元臣带队走访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三家企业
- 2024-11-04我校成功举办第六届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