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
黑龙江工业学院校本核心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实施意见
供稿:教务处 日期:2021/03/11 浏览:
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应用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我校“1333”多元人才培养培养模式下,合格的高素质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强力支撑。为加强校本核心通识课建设特制定本意见。
目前,我校通识课程为外购的网络课程和原专科层次公共选修课。专科层次公开选修课程尚不能满足本科层次通识课学习需要。从学校未来发展看,建设能够弘扬我校核心价值观和特色办学理念或能贯穿指导学生四年大学生活或能整合多项课程资源的有特色、高水平校本通识课程十分必要,可以填补我校本科层次、特色通识课建设空白。
(二)融合和宣传我校优秀办学理念和经验
我校目前在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与地域文化研究等多方面有着很多先进的理念与做法,有着构建我校特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开展高质量的校本通识课建设十分必要,更是提升现有校本通识课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
(三)繁荣我校哲学与人文科学体系
人文社会学科是我校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是我校以工学位主要的学科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以人文社会学科内容为核心的校本通识课程是对《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的认真落实。有助于充分发挥我校人文社科学科优势,主动开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共同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和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研究,积极宣传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理论,满足广大学生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为教师的学术发展提供平台
随着学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发展,人文社科学科和部分专业教师亟需转型发展。通过开展国学系列、地域文化为研究内容的通识课建设,有助于引导人文社会学科教师的转型发展,明确教科研方向和信心;通过开展学科方面的学术专题报告形式的通识课建设,也为广大有志于科学研究的教师搭建了展示和交流分享学术思想和成果的平台,为学术成果的完善和不断深入,形成系列化的教科研成果提供发展之机;通过开展创新创业类通识课建设,有助于培养一支校本创新创业专职教师队伍,推动我校“双创”教育的不断深化。
构建一个能支撑“1333”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多元人才培养,能弘扬我校核心价值观和特色办学理念,能贯穿指导学生四年大学生活,能整合多项课程资源,能够展现我校教师学术风采的有特色、高水平、体系比较完善的校本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二)阶段目标
2020年前建成不少于3门校本通识课程;
2025年前建成不少于10门校本通识课程。
2.团队教学。黑龙江工业学院校本通识课程建设实行教学团队制,团队人数不少于3人。团队负责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负责组建教学团队,开展课程建设,组织课程的教学、监控、考核及评价工作等,可以不承担或少量承担授课任务。对于综合性课程,原则上应该跨学科、跨学院组建教学团队。
3.专题与实践。黑龙江工业学院校本通识课程的教学主要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参观百里矿山百年城博物馆、肃慎民俗馆、版画馆、兴凯湖博物馆、碑林、煤矿博物馆、校史廊、实践场所等,参与成功素质训练,参与大学生社团、大学生工作室、创业团队、学生社团,组织社会调研、动手实践、演讲汇报等等。
成立校本核心通识课建设办公室,统筹校本通识课程的教学管理,设置在教务处,主任由教务处负责教学建设工作副处长兼任。
2.经费保障。学校对校本核心通识课程建设给予经费支持。建设经费以立项方式支付,课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合理费用实报实销(预算之内部分),验收合格且实施一年教学后,对剩余部分进行支付。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和教学效果,每年给予适当的课程建设、完善与实践运行经费支持。
3.政策保障。通过学校审批建设的校本核心通识课程均纳入学校核心课程体系,任课教师根据学校相关政策取酬和计算工作量,在教师评优评先等方面享有优先权,该政策至2025年终止。
2.建设程序:学院或教师自愿申报,校本核心通识课建设领导小组审议,教务处和相关通识课建设办公室组织学院或教师开展课程建设、监督审核及验收工作。
一、校本核心通识课建设意义
(一)填补校本通识课空白目前,我校通识课程为外购的网络课程和原专科层次公共选修课。专科层次公开选修课程尚不能满足本科层次通识课学习需要。从学校未来发展看,建设能够弘扬我校核心价值观和特色办学理念或能贯穿指导学生四年大学生活或能整合多项课程资源的有特色、高水平校本通识课程十分必要,可以填补我校本科层次、特色通识课建设空白。
(二)融合和宣传我校优秀办学理念和经验
我校目前在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与地域文化研究等多方面有着很多先进的理念与做法,有着构建我校特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开展高质量的校本通识课建设十分必要,更是提升现有校本通识课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
(三)繁荣我校哲学与人文科学体系
人文社会学科是我校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是我校以工学位主要的学科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以人文社会学科内容为核心的校本通识课程是对《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的认真落实。有助于充分发挥我校人文社科学科优势,主动开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共同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和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研究,积极宣传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理论,满足广大学生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为教师的学术发展提供平台
随着学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发展,人文社科学科和部分专业教师亟需转型发展。通过开展国学系列、地域文化为研究内容的通识课建设,有助于引导人文社会学科教师的转型发展,明确教科研方向和信心;通过开展学科方面的学术专题报告形式的通识课建设,也为广大有志于科学研究的教师搭建了展示和交流分享学术思想和成果的平台,为学术成果的完善和不断深入,形成系列化的教科研成果提供发展之机;通过开展创新创业类通识课建设,有助于培养一支校本创新创业专职教师队伍,推动我校“双创”教育的不断深化。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构建一个能支撑“1333”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多元人才培养,能弘扬我校核心价值观和特色办学理念,能贯穿指导学生四年大学生活,能整合多项课程资源,能够展现我校教师学术风采的有特色、高水平、体系比较完善的校本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二)阶段目标
2020年前建成不少于3门校本通识课程;
2025年前建成不少于10门校本通识课程。
三、建设内容
根据我校专业学科的实际情况,拟从5个专题方面构建校本特色通识课程体系。分别为校园文化专题(含学校简介、宣传片、校训校风学风解读、成功素质训练等)、国学系列专题、地域文化专题(中国肃慎文化、老工业基地发展史、北大荒精神、百年矿山精神、版画、剪纸、鱼拓等)、创新创业专题和学术专题(思想教育、人生哲学、美育等)。
四、建设方式
1.课程立项。黑龙江工业学院校本通识课建设实施立项建设,建设周期1-2年,验收后的课程运行学年不少于5年。2.团队教学。黑龙江工业学院校本通识课程建设实行教学团队制,团队人数不少于3人。团队负责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负责组建教学团队,开展课程建设,组织课程的教学、监控、考核及评价工作等,可以不承担或少量承担授课任务。对于综合性课程,原则上应该跨学科、跨学院组建教学团队。
3.专题与实践。黑龙江工业学院校本通识课程的教学主要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参观百里矿山百年城博物馆、肃慎民俗馆、版画馆、兴凯湖博物馆、碑林、煤矿博物馆、校史廊、实践场所等,参与成功素质训练,参与大学生社团、大学生工作室、创业团队、学生社团,组织社会调研、动手实践、演讲汇报等等。
五、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成立校本核心通识课建设办公室,统筹校本通识课程的教学管理,设置在教务处,主任由教务处负责教学建设工作副处长兼任。
2.经费保障。学校对校本核心通识课程建设给予经费支持。建设经费以立项方式支付,课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合理费用实报实销(预算之内部分),验收合格且实施一年教学后,对剩余部分进行支付。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和教学效果,每年给予适当的课程建设、完善与实践运行经费支持。
3.政策保障。通过学校审批建设的校本核心通识课程均纳入学校核心课程体系,任课教师根据学校相关政策取酬和计算工作量,在教师评优评先等方面享有优先权,该政策至2025年终止。
六、课程建设负责人资格与建设程序
1.课程负责人资格:校本核心通识课程负责人一般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成就。团队成员(课程主讲教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2.建设程序:学院或教师自愿申报,校本核心通识课建设领导小组审议,教务处和相关通识课建设办公室组织学院或教师开展课程建设、监督审核及验收工作。
七、本实施意见自文件发布之日起实施。
相关文章
- 2024-11-05搭桥筑台寻机遇 访企拓岗促就业|申长崴率队赴合肥开展校政企交流活动
- 2024-11-05热爱生命 练“救”本领|秋季应急救护公益培训圆满结束
- 2024-11-04我校参加2024年大学生国际汽车文化节暨走访苏州伊徕尔特机械有限公司
- 2024-11-04开启校企合作新篇章|盖元臣带队走访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三家企业
- 2024-11-04我校成功举办第六届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